为什么“师范大学”译成normal,清华大学是Tsinghua?高校英文译名套路真多!
又是一年高考季!到了要填志愿的时候,各大高校的英文校名会不会让你产生许多问号? 为什么北京师范大学是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清华和北大为啥是Tsinghua University和Peking University?上海交通大学为什么直接音译为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高校英文译名套路多,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和大家一起盘点中国大学英文译名有几款。 1以地名命名 以地名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最为常见,这类大学的英译通常没有争议,采用中规中矩的中文拼音作为英文译名。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外语类大学、工业大学、财经大学等以专业特色命名的大学在翻译校名时往往会加入相应专业特色。 比如:
“工业”的译法处理为technology或polytechnical; “财经”则直译为finance and economics。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我国师范类高等院校的英文校名基本译为normal university / college。 为什么师范翻译成normal? 其实,normal一词并非直接来源于英语,而是来源于法语。 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大学就是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法文名即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简称“巴黎高师”。 在法语中,“école normale”是一种模范学校,开设规范化课程,教授未来有志做老师的学生标准的教学方法。 而normale在法语中,除了表示“正常的”,还有“师范的;规范的,标准的”意思。 1872年,日本仿照巴黎高师建立了亚洲第一所师范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筑波大学的前身),并把“normal school”翻译为“师范学校”,后来便传入了清末的中国。 所以,中国的师范大学也通常翻译为“normal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不过,许多英语母语人士并不理解normal university是什么大学,也很难将其与“教师培训学校”联系起来。 国外的师范学校通常采用teachers' college。 比如: London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伦敦师范学院)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些大学校名里的“民族”为什么不翻译成ethnic groups?“交通”为什么不翻译成transportation?“人民”为什么不翻译成people吗? 中央民族大学 2008年前,中央民族大学的校名英译版本为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但采用nationalities一词问题颇多: ❶ Nationality概念含混。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nationality”的解释是:(构成国家一部分的)民族群体,而中国的民族大学包含的是汉族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的大学。 ❷ Nationality最主要的意思是国籍,其意思解释顺序是:国籍、国家、民族、部落。“民族”的意思排较后,会让英语母语人士产生“国籍大学”或“部落大学”等误解。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张杰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曾对校名作出解释: 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泰卦》中有一句话:“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阐释出一种宇宙观和价值观,这是对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认知,是对自然规律的独特感悟。 这个解释虽然极富哲理,但这并不是交大校名的真实出处。 交通大学是1921年由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交通部所属散居三地的大学合并而成的,译为Chiao Tung University。 为什么交通没有翻译为transportation呢?一种说法是中华民国交通部涵盖运输、通信、气象、观光四大领域,因此,“交通”二字的含义并非transportation可简单涵盖。 中国人民大学 虽然多数情况下“人民”会翻译成people,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银行 但中国人民大学的英文译名却并未采用People’s univeristy这一译法,而直接采取音译Renmin,原因有二: ❶ 国外也有people's univeristy的概念,但这类大学类似于国内的“成人函授学校”、“社区大学”,与人大作为名校的实际地位不符;
清华北大的英文名,要从威妥玛拼音法和邮政式拼音讲起。 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是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于1867年开始与人合编的一套注音规则,又称“威氏拼音”或“韦式拼音”。 后又发展出以威妥玛拼音为基础、依地区方言及古代发音修改而成的邮政式拼音(Chinese postal romanization)拼写地名。 例如:苏州(Soochow)、厦门(Amoy)、广州(Canton)。 这套注音系统影响了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之初的100多年。虽然现在“邮政式拼音”早已被废止,但一些说法仍然保留了下来。 例如:功夫(Kungfu)、太极(Taichi)、台北(Taipei)。 北京、清华在威妥玛拼音里其实是Pei-ching,Ch'ing hua,但在邮政式拼音里,北京是Peking,清华拼写为Tsinghua。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晚清后期孙中山先生前往香港求学,最初使用的是“孙日新”这个名字,后来他的香港国文老师为其改为“孙逸仙”,并按照粤语译音为Sun Yat-Sen,空耳听起来神似“双鸭山”。 中山大学 2017年,一张微博截图刷屏高校朋友圈,一书作者将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山大学)译为“双鸭山大学”。虽然只是作者调侃玩梗,但却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甚至中大官微也发博回应“双鸭山大学”一梗。 河海大学因为其成立年代时我国仍沿用威氏音标方案,校名采用威妥玛拼音,“河海”一词译为“Hohai”。 河海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