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英语巴士网英语基础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基础内容详情

教学指导: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

18
沙县一中 李立键

新课改《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标准》中还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果真如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难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交往增多,国家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一、跨文化交际教育的意义

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强化跨文化知识教学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和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社会语言学家d.hymes在20 世纪70 年代就提出交际能力学说,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学说,即:形式是否可能;实际履行是否可行;根据上下文是否恰当;实际上是否完成。即“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话,以及对谁讲与怎样讲”(Who speak what to whom and when)的能力”。后人不断完善发展交际能力学说,概括起来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功能———指运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社会文化知识———语言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要识别所学文化特有的言语与非言语行为,并能够熟知它们的功能,而这一点显然是以辨认出不同文化的不同寻常处为前提,如“You have a nice shirt.”或“I like your beautiful watch.”等赞扬之语的功能是表示友好或引起谈话。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假设交际、教学交际、针对性交际、谈论性真实交际。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来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2、了解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语言特征,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人际关系、性别、年龄、阶层以及受教育层次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语言使用上。这就要求了解最明显的语言征,在交际中应知道对不同的人必须说不同的话,如对什么人应使用“Hi,Glad to know you! ”,对什么人应使用“How do you do?”,这项技能的掌握对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3、熟悉英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及其跨文化含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悉那些同汉语相应的词汇的不同内涵或外延,尤其需要掌握其不同的文化内涵。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跨文化因素,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

四、基础教育阶段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措施与方法 

1、 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
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通过因特网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电视录像,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2、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如何利用这些手段调动学生去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3、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在教材中,第16课的对话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语境:一个小孩问How old are you? 时,老奶奶用幽默的语调回答"Ah,it's a secret."。借此可将英美文化中的隐私和禁忌语的使用问题补充教给学生。当在Book II中出现女主角因太胖去看病,医生委婉地告诉她病因和解决办法时,又是隐私和禁忌语的应用,并从文化的角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4、通过阶段性专题介绍,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各国文化差异
阶段性专题介绍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地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有:颜色用法差异、动物寓意的差异、体态语言的差别、圣诞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专讲等。每次专题讲座前,可先请学生课前准备,根据主题选择分组回答问题、急智题抢答、小品演出、找错误、看原版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5、改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困难,影响交际效果,造成一些误解。如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例如,一个中国人买了一条新围巾,一个外国人见了,就说:“Very beautiful.”中国人答到:“No.It’s not beautiful.”这使外国人感到很困惑:难道我不懂好坏?难到我说错了?英美人士的思维就与我们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6、注意增加背景知识。如在教到Christmas Day时,将圣诞节与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同时,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特别是对"Santa Clause,Christmas trees,stocking"的历史渊源的理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在讲到体态语言时,中国人跺脚表示生气,而美国人则认为这是不耐烦,中国人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我,而美国人却是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我。美国的男人在交谈时总保持45-80厘米的距离,男人们之间,除了短暂的握手之外,彼此很少接触,他们从不拉手,也从不互相楼着坐,而我门中国人却从不讲究这个,在中国,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只要是朋友或关系亲密的人都会手拉着手,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背景知识的增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还能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方法推荐